關閉

仁德區污水下水道系統第二期分支管網及用戶接管工程第9標竣工

2025-07-03

【視傳媒記者黃雋淮/臺南報導】

 

污水下水道系統完善與否係現代化都市的重要指標,隨著臺南市仁德區及東區人口大幅增長與產業蓬勃發產,產生大量生活廢水並造成河川污染。市長黃偉哲上任後積極推動仁德污水下水道系統建設,以解決污水排放及水體水質惡化等問題並提高居住環境品質。

 

▲仁德區太子路210~222號(後巷施工前)。(水利局 提供)

 

水利局說明,仁德污水下水道系統分五期建設,未來將擴充至歸仁、關廟地區,總經費共計約175億元,全期設計處理污水量為每日58,800噸,預計可接管約91,188戶。仁德區第一期污水下水道工程已建設完成,目前辦理第二期工程,第二期工程除仁德區外、涵蓋部份東區用戶,主次幹管工程共計3標,分支管及用戶接管工程共計10標,目前主次幹管工程第一標已完成,第二、三標施工中,另分支管及用戶接管工程第10標施工中,第8標日前已完工,本(第9)標工程為第二期工程第2件完工之分支管及用戶接管工程。

 

▲仁德區太子路210~222號(後巷施工後)。(水利局 提供)

 

水利局說明,第9標工程主要施作範圍為太子路以北、長興五街以東、太子路8巷以西、南興路3巷以南區域範圍之區域,用戶接管收集之污水於太子路與仁德二期第8標匯流後,沿中正路三段接至主幹管再匯入仁德水資中心處理排放至三爺溪或製成再生水再利用。本工程於114年4月29日竣工,共埋設約11,026公尺的污水管線、完成1,178戶的用戶接管。施工期間共辦理會勘108場次及2場大型說明會,有效降低在地居民因工程影響所造成的不便,在各管線單位及民眾共同配合下順利完成工程施作,完工後可大幅改善住家環境品質,減少蚊蟲孳生及惡臭,並有助於打造友善居住環境並美化後巷居住空間,提升整體城市基本建設及市容。

 

▲仁德區污水下水道系統第二期分支管網及用戶接管工程第9標竣工。(水利局 提供)

 

水利局長邱忠川表示,污水下水道為都市隱形工程,在地底下施工時民眾感受交通衝擊與生活不便,惟用戶接管工程一旦完成後,民眾馬上能享受到接管的好處,會發現居家環境變得更加整潔,尤其是配合後巷接管的住戶,更能明顯感受到從前屋後溝的蚊蟲、蟑螂、老鼠等都不見了,原排放污水的臭味也消失了,後巷空間變得更開闊也更容易維護。

 

市長黃偉哲指出,污水下水道工程是一項缺乏掌聲的建設,因為它不像道路建設、公園開闢一樣大家都看得見,但是市府做污水下水道不是為了博取民眾掌聲,而是要對歷史交代,為古都府城打造更美好的家園。未來仁德污水下水道系統工程建設完成後,將可提升仁德區、東區居住環境衛生、改善三爺溪河川水質、水資源再生利用等效益。進一步保障市民擁有健康舒適的高品質生活環境與乾淨的河川水質,並希望民眾能夠配合市府推動污水下水道用戶接管建設,共同打造出更健康、更宜居的美麗城市。